本站起源

2015年 世界衛生組織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, WHO)發布全球抗生素抗藥性行動方針》,呼籲各國政府採取「防疫一體」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OneHealth)跨部門合作方式,積極擬定具財政支援的國家型行動計畫。

2016年 聯合國大會召開「抗生素抗藥性高階會議」,各國領袖共同發表政治宣言,正式承認抗生素抗藥性已成為全球性健康危機,並承諾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投入充足、可預期且持續的資金、人力及財政資源,制定並確實執行各國之國家行動方案。

2019年 世界衛生組織 (WHO) 將抗生素抗藥性正式列為「全球十大健康威脅」之一,提醒各國應持續加強相關防治行動。

2024年 聯合國大會再次召開「抗生素抗藥性高階會議」,制定更具體明確的目標及實際行動步驟,進一步促進各國加快行動,以有效解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抗生素抗藥性所帶來的全球性健康挑戰。

2025年 台灣政府正式啟動「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」,由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、食品藥物管理署及農業部共同擔任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計畫執行單位,透過強化政府醫藥、食品及農業等三方跨單位合作,全面提升我國抗生素抗藥性之防治量能,並有效減緩抗生素抗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藥性之發生及傳播風險。

未來展望

國際共識與治理趨勢

世界衛生組織(WorldHealth Organization, WHO)、聯合國(UnitedNations, UN)、聯合國糧農組織(Food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, FAO)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(WorldOrganisationfor Animal Health, WOAH,原稱OIE,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)等國際組織,均已將抗生素抗藥性(AMR)列為全球公共衛生、環境與經濟領域的重大威脅。未來,全球發展趨勢將持續朝向「OneHealth」(人類、動物、環境整合治理)方向前進,強化跨領域監測、資料共享及法規管理之整合機制。多數國家預計於2030年前完成更新之「國家行動計畫(NationalAction Plan, NAP)」,以結合醫療、農業、環境及國際合作等面向,同步推動抗藥性防治行動。

臨床實務與醫療趨勢

各國醫療體系將對抗生素使用實施更為嚴謹的規範,全面落實抗生素管理計畫(AntimicrobialStewardship Program, ASP),並普及運用「人工智慧臨床決策支援系統(ArtificialIntelligence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, AI CDSS)」及全國性動態抗藥性資料平台,協助臨床醫師做出更精準與即時之用藥決策。未來,感染管制亦將被納入永續醫療(Environmental,Social, and Governance, ESG)指標之中,確保抗藥性控制成為醫院績效考核的核心項目之一。

科學研究與新療法發展

各國將持續投入新型抗菌療法研發,包括噬菌體治療、抗菌胜肽、成簇規則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(Clustered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, CRISPR)等創新技術,並輔以分子檢測、宏基因組次世代定序(MetagenomicNext-Generation Sequencing, mNGS)等快速診斷技術及人工智慧(ArtificialIntelligence, AI)輔助篩選新靶點,加速新藥研發進程。同時,歐美等地已積極推動如PASTEURAct(PioneeringAntimicrobial Subscriptions To End UpsurgingResistance Act)等市場誘因法案,以穩定新藥研發投入與確保抗菌新藥之上市可行性。

環境與畜產管理趨勢

未來各國將使抗藥性監測擴及環境領域,例行化監測廢水、土壤及野生動物中之抗藥性狀況,並進一步限制動物用藥,藉此降低環境中抗藥性擴散之風險。整體趨勢將由「防堵人用濫藥」擴展為「全方位永續治理」,並透過跨國合作與法規驅動,邁向長期且穩健的抗藥性控制目標。

相關連結

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農業部
TopTop